投资人的钱如何才能不打水漂?| 「财经」V课

文字整理:郭彦巧  

2017年08月03日 13:57  

本文2266字,约3分钟

私募股权越来越成为富裕阶层投资的标配。中国已进入“资本股权投资时代”,正如金融圈那句盛行已久的话,人无股权不富。《2016中国PE/VC行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共有1351只私募股权基金完成募集,募集规模达1746.9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虽然股权投资被称为中国最赚钱的商业模式之一,但并不是所有股权投资都能获得高收益,更多的投资可能是打水漂。近期乐视深陷债务危机,十多家VC/PE机构投入到乐视体系内的约100亿元资金,在短期内恐怕难以收回,也不太可能获取高收益了。

可见,股权投资要想获得高收益,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就其方法论而言,股权投资时,该如何判断一个项目的发展空间?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又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一个团队是否值得投资?这些都关系到股权投资的成败。本期「财经」V课继续邀请启赋资本投资总监兰洪明,来为大家讲解股权投资的那些事儿。

(更多内容,欢迎点击收看完整视频)

如何判断一个项目的发展空间?

兰洪明在上一期「财经」V课中讲到,投资人能选中一个项目进行投资,基本是百里挑一的概率,而投资项目的方向对投资成败又是至关重要。那么,判断项目方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兰洪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行业容量。投资时要避免选择一些很快就会触及“天花板”的项目或公司。如果一个行业的全国容量为10亿、20亿,即使做到占据行业50%的市场,也就只有5亿到10亿的规模,很难成长为一个大公司。

以出行领域为例。从已结束的专车大战,到正在酣战中的共享单车,出行领域一直是资本追逐的热点。关于其原因,兰洪明解释到用户需求和痛点始终领跑着资方的投向,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上班族,一天的出行量是三到四个行程,即使不外出,也有上下班两个行程。北上广深加起来7000多万人口,如果平均每人每天两个行程,一天之内的市场容量也无比巨大。放眼全国,更为可观。因此,出行领域引得各路资本争相涌入。

第二,行业痛点。存在痛点的行业就会有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医疗行业,看病难是一直存在的痛点。“特别在一线城市,从挂号、看病、检查、拿结果,甚至要两三天时间,这就是行业的痛点,”兰洪明说,因此很多互联网公司想去改变医疗行业,瞄准了行业痛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方向,这既是行业的刚需,也是公众看病难的问题所在。

第三,竞争格局。投资时,要判断一个项目的方向是否可行,一定要看竞争格局。对于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大者通吃的情况下,投资需要谨慎。正如2014年、2015年的一些拼车、代驾等创业项目,兰洪明就表示:“很不看好这些项目,因为当时的出行领域已经有快的、滴滴、uber等大平台”。结果显示,即便是一些大的出行领域平台,存活下来的也只有一两个。因此在判断投资方向的时候,一定要看竞争格局。

另外,还要关注是否存在间接竞争对手,他们有没有可能突然切入到要投资的项目领域。如共享单车大战如火如荼,作为间接竞争对手的滴滴也出资投资了ofo。这就是典型的一例。

第四,外部需求。基于外部的需求,也会产生很多好的投资领域。兰洪明举例说到,开具发票曾是令大家头疼的事情,但是2015年国家开始将电子发票提上日程,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节省了开纸质发票的多种成本。所以,有行业痛点,再加上政策因素也会催生一些好的投资项目。

如何判断一个团队该不该投资?

投资就是投人,因此对团队人员的评判,是核心中的核心。那么该如何判断一个团队是否值得投资?兰洪明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量。

第一,信任。信任是所有商业文明的基础。因此判断一个团队时,首先看项目的合伙人是否值得信任。兰洪明说,如果一个创业团队是短期内临时成立的,投资时就要谨慎。这是因为对他的信任基础没有判断的依据。而如果创始人创业时,有一批认识多年的朋友跟着共同创业,就会觉得此人的信任程度比较高。一个人的信任基础决定他能带出多大的团队、能带领团队走多远。

第二,抱负。创始人有没有抱负,也是判断团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兰洪明解释说,一个团队要有抱负,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如果只是为了赚小钱,可能也会做好一个小公司,但是很难做大。很多国内外成功的大公司,都已远远超出了赚钱的范围,而是立足点于创造价值、解决痛点的抱负。

第三,专注。因为精力和能力的有限,一个团队必须要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不能同时顾及多个事项,否则会很容易失败。

第四,坚持。尽管一匹黑马可以搅动了一个行业,一个爆款产品可以瞬间走红,但这些现象的背后必须看到一个本质,一个创业公司,至少要坚持几年后才能做到一定的程度和规模。滴滴从2012年创业到2016年,花了四年时间才做到几百亿的估值;京东创业十几年,才在2017年第一季度首次实现盈利,之前连续亏损了11年。

第五,商业能力。创业的本质是做商业,考验的是商业能力。“2014年、2015年大量020项目倒闭,其根源就是没有考虑商业本身。入不敷出,很多项目大量依靠补贴,难以持续,最终倒闭”,兰洪明说,考察创业项目时,对其商业能力的评估非常重要。

(文字整理:郭彦巧)

「财经」V课 | 财富精英的思享俱乐部

「财经」V课是《财经》杂志旗下聚焦于金融投资等经济领域的全媒体社群产品,致力打造中产精英的学习与分享社群。

「财经」V课每周三定期更新。欢迎扫码或添加V课助手财小二(ID:caixiaoer521),收看节目,共享知识盛宴,共探投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