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智库发布】许召元:全球产业变局下佛山制造如何切入高技术行业?

许召元/文  

2018年01月26日 20:14  

本文3756字,约5分钟

在国际竞争环境下,产业升级首先表现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的竞争力提高,只有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才能保证一个经济体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近年来,以德国提出工业4.0为标志,全球进入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快速发展的时期,全球制造业格局正被深刻重塑,但如何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仍是永恒主题。

从国际比较看,以佛山为代表的中国很多地区产业升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已经切入了大多数高技术行业,只是在这些行业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今后产业升级的主要任务是在这些产业内,进一步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

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全球渗透

进入21世纪后,全球一系列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信息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以及云计算等技术正在走向成熟,全球制造业进入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进程。

在此背景下,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其核心理念是深度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实体物理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的融合,在制造领域形成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实现互联的工业和高效的生产管理。工业4.0是继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之后工业化的第四个阶段。

各国积极制定国家策略,致力于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建立领先地位。例如,美国2012年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明确提出了美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五大目标;英国于2013年提出《英国工业2050》战略;韩国于2014年推出了“制造业创新3.0战略”;法国于2015年发布“新工业法国”战略的二期——“未来工业”计划;1月,日本政府于2015年发布“机器人新战略”;中国也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

图1 各国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战略

当前全球制造业分布的格局和特点

近40年来,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格局变迁的最大特点是中国份额显著上升。1970-2014年间发达国家(美国和和西欧)的份额有显著下降(图2),其他地区,比如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也都出现了份额下降。这些地区的制造业份额下降主要是由于亚洲国家在全球的制造业份额中显著增加,特别是中国的变化最为突出,到2014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了20%。

图2 各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变化

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不仅在制造业的规模和全球地位不断提升,同时也实现了沿价值链的攀升。中国在1995至2014年期间,不仅制造业规模迅速增长,而且产品复杂度也有提升。类似的,韩国在过去20年里既提高了产品复杂度,又提高了制造业在GDP中的份额。

图3 典型国家经济复杂度和制造业规模的变化

新一轮产业革命重塑全球制造价值链版图

 新一轮产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制造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对全球分工格局有重要影响。

一、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成本的重要性降低,传统的产业转移模式可能被颠覆。

二战以后,全球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是发达国家将低端制造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其背后原因在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低端产业比较优势丧失。但新一轮产业通过智能制造技术----特别是低成本智能化机器人替代人工,大幅度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一变化既使中国有可能继续保留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使发达国家具有了吸引中低技术产业回流的可能性。

二、产业配套和规模经济的重要性降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新一轮产业革命提高了生产线柔性程度,同一生产能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甚至各种零部件,产品分工和配套能力的重要性下降,这使得小规模国家也有可能发展起一些以前难以发展的大工业。另外,各种新技术出现的速度比以前极大提高。传统的以稳定工作、工匠精神塑造高质量优势的国家,比如日本和德国,产业竞争力可能由于适应能力较慢而逐渐削弱,制造业向那些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如中国和美国集聚。

三、厂商个性化定制化更加普及,生产企业将更加贴近消费地。

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程度上升,以及3D打印,工业互联网等柔性制造技术进一步发展,制造业很可能逐步转向就地生产的模式,也就是向企业向市场目的地扩散,这样会使各国消费规模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中国、美国、欧洲、日本这样的经济大国(经济区)会受益,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也可能会受益(但会受到其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制约),生产的分散化会进一步促进区域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综合以上三点影响,短期来看,全球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速度会减慢,中国制造能够保持更长时间的竞争力,另一方向,全球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归的现象会越来越多,呈现出发达国家产业“向下延伸”的特点。长期来看,全球制造业分工将越来越靠近消费地,各国消费规模成为决定制造业规模的重要因素。

四、中国的高技术产业比重近年来快速提升,一些地区如佛山市已经处于全球较好水平。

从全球发展经验看,能否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而产业升级是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直接表现。在经济转型期,发达国家大多数经历了明显的制造业内部升级过程,即高技术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比重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稳定提高。相反,不少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则出现了产业结构不能升级、竞争力不能提升的情况。

为了方便进行国际比较,我们在全球近200个经济体中,选择人口大于1000万,且2016年人均GDP大于4000美元的国家作为比较对象,比较佛山市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从这些国家看,提升价值链位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从中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向高技术制造业转变。而越是制造业强国,呈现高技术制造业比重越高,而中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比重越低的规律。比如2014年,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仅为30%左右,而日、韩、德均在60%左右。

图4 佛山市与全球主要经济体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占制造业)

单位:百分比

资料来源:联合国工业与发展组织数据库

注:根据Unido数据,上图中各国数据多为2014年,少数为2012和2013年,中国和佛山市数据为2015年。高技术产业分类采用联合国工业与发展组织的标准,具体包括:化学品及化学制品的制造;机械和设备的制造,办公室、会计和计算机械的制造;电力机械和装置的制造,无线电、电视和通讯设备和装置的制造;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钟表的制造;汽车和其他运输设备的制造。

与这些经济体相比较,近年来中国呈现显著的产业升级趋势。例如,2012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为45.8%,2015年提升到48.0%,平均每年提升0.7个百分点,而2015年佛山制造业中的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为50.3%,仅低于日本、德国和韩国三个国家,与美、英、法等国差不多。说明仅从大类的制造业比重看,佛山市已经处于较好水平,已经嵌入了全球大多数高技术行业。

五、从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比较看,佛山仍处于低端环节。

虽然从高技术制造业比重的比较看,佛山已经处于较好水平,但从各产业的比较看,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2015年,佛山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总额为2108亿元,共有规模以上从业人员84.5万人,合计单位从业人员增加值为24.9万元,合4.01万美元/人,与制造强国相比较,这一数值处于较低水平,例如,美国在2011年高技术制造业的人均增加值即达到18.1万美元,韩国在2014年的高技术制造业均增加值达到19.1万美元,佛山仅为美国和韩国的22.1%和20.3%(图5)。

图5 佛山市与其他国家在高技术产业人均增加值的比较

增加值率(指同一产业的增加值除以总产值)是反映各产业在总产出中,来自于本国所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对于同一技术水平的产业来说,如果增加值率显著低于其他国家,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地区在生产中价值创造的能力较弱,仍然处于价值链较低的环节。佛山2015年在高技术制造业上的增加值率为22.7%,这一水平比德国的29.9%低25%,比韩国的35.1%低35%,比美国的47.8%低52.5%(图6)。

图6 佛山市与其他国家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比较

从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看,佛山也处于较低水平。国际经济中常用显性比较优势、出口依存度等比较各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15年,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依存度为17.3%,佛山市高技术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为20.3%,这一比值明显低于美、日、韩、德等制造强国的水平。例如2014年日本、韩国和德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分别为35.3%、49.4%和77.7%。

六、全球比较对我国产业升级有什么政策意义?

经过与国际主要发达经济体比较,佛山的高技术制造业比重很高,处于全球较高水平。但是我们也看到,佛山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仍然处于低端水平,也就是说,佛山市已经切入了大多数高技术行业,只是在这些行业中的分工位置较低,今后应着重在产业内加强研发、提升工艺、提高质量和品牌,进一步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而不一定是过于强调引进新产业,这对全国很多地区都有类似的启示意义。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编辑王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