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银行热恋科技公司是趋势 不存在谁灭了谁的问题

2018年04月11日 15:21  

本文3416字,约5分钟

“银行现在正在遭遇两个脱媒,一个是直接融资兴起,对银行间接融资的份额有极大的挤压,另一个就是技术性的脱媒。”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4月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表示。

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

马蔚华表示,银行过去垄断全部支付领域,但如今从电子商务、银行电子化到互联网到金融科技,银行遇到非常尖锐的挑战。

马蔚华表示,未来的银行遇到的潜力和挑战最主要来自于需求变化,而需求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科技的发展。不过技术和科技不矛盾,科技和金融是可以相融的。

事实上,银行或金融机构是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公司,这个高质量的数据公司和科技结合最有条件。马蔚华介绍,过去不太重视流量的银行,现在也被倒逼开始重视数字流量。这么多年积累的风险管理、客户资源、资金流量,通过科技企业提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虚拟空间和技术支持,肯定是优势互补,1+1大于2。

马蔚华称,未来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不是谁把谁灭了的问题,而是相互交融,优势互补。现在很多银行都在跟科技公司频频接触,银行热恋科技公司,而科技公司拥抱金融机构,这个是一个趋势。

以下为发言实录:

马蔚华:昨天习主席在讲话里讲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所以一个时代就有一个时代的使命。银行在过去这20年来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刚才说了这个发展潜力也就是你能不能应对挑战、应对问题。

银行遇到什么问题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个“脱媒”。大家知道银行是个间接融资,我们过去间接融资几乎是90%以上,在20年前。直接融资的兴起,债券、股票、基金是对银行间接融资的份额有极大的挤压,现在已经降了50%了,美国现在不到30%,所以说在这个领域的挑战还会继续。

另外一个挑战就是技术性的脱媒。银行过去垄断全部支付的领域,这几年从电子商务、银行电子化到互联网,到现在的金融科技,银行遇到的这方面的挑战非常尖锐。盖茨说过,你们这些传统的银行不改变,你们就是恐龙,即将灭亡的恐龙。马云也经常跟我开玩笑说,你银行不改变,我就改变银行。

银行有没有被改变呢?我觉得银行正在被改变。为什么被改变呢?因为需求变了。银行要想发展,你就得满足需求。这个需求从哪来的?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对需求就会产生变化。比如过去你到银行办业务,这是必须的。现在由于科技发展了,物联网、支付这些越来越虚拟了,我们这些年轻人说我随时就要支付,我随时要办银行业务,如果你这个银行还在大厅里等客,那你的客人就没了,所以这个挑战是你必须应对的。

我在招行的时候当时主要还不是应对这个变化,最主要的是我们这样的小银行如何超过大银行,如何能和大银行竞争?我们眼前的事没法跟他们竞争,那都是巨人,我们当时很小,我们就得研究5年后、10年后的事,我们对需求的判断是5年、10年后由于科技的发展带来的需求。所以说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研究互联网银行。

所以,招行互联网银行还是搞得比较早的,到现在为止一千个物理网点,但是网上的业务量和大银行是一样的。而且零售我们上个礼拜被评为亚洲第一零售银行,互联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觉得未来的银行遇到的潜力和挑战最主要的是来自于需求的变化,而需求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科技的发展。但是我觉得这个不矛盾。我们研究过物理学的概念,叫相似相融的理论,两个分子结构相同的物质可以相融,在经济学上叫比较经济理论,优势互补的可以1+1大于2,科技和金融正好是可以相融的。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银行或者是其他的金融机构就是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公司。这个高质量的数据公司和科技结合是最有条件的。

你看我们现在每天都产生大量的流量,过去银行不太重视流量,现在被这些互联网金融、被金融科技企业逼得开始重视数字流量了。这就是可以和科技紧密结合的条件。你说科技和金融都有优势,银行这么多年来积累了很多的风险管理、客户资源、资金流量,而技术企业呢?它可以给你提供虚拟空间、科技方面的操作,这套技术支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的。他们的优势互补肯定会1+1大于2的。

所以我觉得未来最主要的不是两折,过去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现在叫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不是他们互相谁把谁灭了的问题,也灭不了,而是他们之间的相互交融,优势互补,我觉得这个是银行未来的非常广阔的前景。

前两天有一个消息,中国第一家无人银行,可能若干年后,现在银行的职员,现在的营业厅都没了,现在就出现了,就说明在这个领域大家都在发力,都认识到了这个紧迫性。我们招行现在要变成一个Fintech银行,把这些业务都和金融科技结合起来。

实际上我觉得一个是我们自己可能有比较大的IT的力量,另外更重要的是和社会上的这些金融科技公司结合,现在很多银行都在跟他们频频接触,现在叫银行热恋科技公司,而科技公司拥抱金融机构,这个是一个趋势,而且都在这样做。所以成为了当前一个风景线。包括大的金融中心,像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他们都在建立科技的双中心,金融中心+科技的双中心。双中心这个大的形势下面更多的给金融和科技结合创造了条件和媒介。

马蔚华:我补充一下。监管和被监管算是猫和老鼠的关系。现在的确是风险大了。因为金融跨界、虚拟、风险的外溢性、隐蔽性、传染性都比过去高得多了。所以刚才说末高一尺、道高一丈,金融机构创新做了,但是监管当局跟不上就被动了。同样用金融科技做监管工具,这是必须要做的。

我强调一点,我们的监管应该处理好创新和防范风险的平衡的问题。这个东西不能是一会儿严了,一会儿松了,不管的时候都让它野蛮成长,管的时候就是赶尽杀绝。

平衡是什么?我当行长的时候,我觉得一个优秀的行长就要处理好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绝对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你要绝对追求零风险可能就没有收益,但是你又是上市公司,不可能为了追求效益不顾风险,监管也是这样的,你不可能为了安全,容忍不了任何创新的举措,你也不可能没有底线的去鼓励创新,这两个都不可以。我觉得如何把握它们之间的平衡衡量它监管当局监管水平的重要的一条。

马蔚华:昨天听到习主席关于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的这个还是很振奋的。这个和十几年我们即将加入WTO的心情还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我们心里没什么底,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银行业还很稚嫩,我们还缺少真正的商业银行的经验,所以当时叫做与狼共舞,我们很担心在共舞中被吃掉。但是,这十年、二十年过去了,在共舞的舞步里,我觉得在旋转中我们的银行业可能越来越壮大了。

因为在这个旋转的舞步中,我们也学会了跳舞,你的对手是百年老店,在互相的竞争中也是互相学习的。你可能这个步迈错了,他迈对了。所以,我们在竞争中学习使我们增长了很多的见识,也包括现代银行的管理,包括对风险的管理,对风险的识别,五级分类等等的。这些东西我们很多是从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学来的。

所以说才有了十年、二十年后中国银行挤入全球一千家银行里的几十家、上百家,前十家里面我们有十家,我觉得如果我们不开放,你自己关门去做,绝对没有这个成绩。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被逼的。我们当时想和世界上大的私人银行合作,人家还不理我们,所以我们才自己去干,结果一干我们还干得不错,招行在中国的商议银行中差不多应该是第一位了,这不就是在竞争中,在压力中学习吗。所以今天我们更加有信心了。

但是我觉得进一步放宽,让更多的外资银行进来,或者有更多的在中国市场的主动权,对我们也是新的考验。因为我们现在的时代变了,特别是我们昨天讨论的人民币处在一个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很多竞争的内容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还要继续向外资银行学习,可以给我们更多学习的机会。

另外我们还有一点很自信,我们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这是我们的优势。所以为什么说零售做得很好?我们对中国、对客户、对市场、对文化理解的更深刻了。所以说在这个领域我们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同样,我们在国外的市场做零售,肯定做不过当地的本土银行。

另外,在科技方面,因为中国众多的客户,特别是这几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科技一直是领跑的,移动支付中国遥遥领先全球,所以说这个是条件。未来的银行就是拥抱科技。这方面我们也有信心,能够在进一步开放中和外资银行的兄弟们不断地学习,另外也不断地互相发展。

马蔚华:实际上金融它是依靠实体经济的,所以刚才你说到经济低迷的时候银行利润提高,可能不是这个样子。凡是经济低迷的时候银行的盈利肯定是减小的,一个是需求减小,第二个是不良资产上升要冲减你的利润。所以这就看出了实体经济怎么样决定了你银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