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期权领口交易:吉利收购戴姆勒闪击战中的关键财技

文/《财经》记者 李皙寅 编辑/施智梁  

2019年01月13日 17:35  

本文1361字,约2分钟

时隔一年,当事双方已成立合资出行企业,谋局豪华网约车时,吉利和戴姆勒却再度因两则传言陷入旋涡。

本周末,两则传言让戴姆勒最大股东吉利,一度陷入舆论漩涡。

1月11日,彭博社引述不具名人士消息称,吉利将减持戴姆勒一半股份。当日,吉利官方旋即发布声明澄清,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控股)没有减持戴姆勒股份的计划,所持有的戴姆勒股份不变,包括彭博社在内,均对此做了澄清报道。

一波稍平,一波又起。当日晚间,有自媒体刊文称,由于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中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领口交易”,杠杆率较高;因而,在近期戴姆勒股价下行背景,引发吉利“爆仓”风险。再度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1月13日,吉利控股方面相关人士对记者回应,该文章存在常识性错误。包括减持戴姆勒及爆仓等消息都是无中生有,纯属谣传。

截至记者发稿前,该自媒体已经将稿件删除。

领口期权:被误读的财技

伴随本次争论,让一款名为“领口期权”(collar)的财技手法再度暴露在大众视野之下。

事实上,融资股权领口,原是业内持股融资的手段,但由于其能够借助金融衍生品头寸获得高额杠杆,且无需追加保证金,成为积累意向公司股份的流行玩法。

这一策略,曾助力吉利在戴姆勒收购上,打了一场悄然无息的闪击战。

2017年10月,李书福及其团队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名为Tenaciou3 Prospect Investment Limited的投资公司作为收购方。该公司先后与摩根士丹利、美国美林银行合作,由后者搭建资金结构、建立头寸,再一次性引资交割,从而一口气让吉利方面持股戴姆勒达9.69%。待到股市闭市时对外披露,从而实现遵循德国当局披露法规,同时免于公告对收购价格的波动。

这一收购中,李书福团队还借助领口期权锁定了收购成本。使用了一定的杠杆资金收购戴姆勒股份,同时借助期权进行风险管理。即买入股票的同时,买入看跌期权,并卖出行权价格较高的看涨期权。借此,即便戴姆勒股价波动,但仍能将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综上,与上述自媒体报道与事实相反的是,吉利采用的领口期权策略,降低了其交易风险而非扩大,领口交易本质是一纸防范股价下跌的保险。

彼时,在诸多因素下,这一闪击战手法,也曾引发德国有关当局的调查。

不过,此事在去年12月告一段落。德国金融监管局宣布结束对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案的调查,吉利不会受到罚款,也无需再接受关于此事的其他调查。在本次收购中,吉利控股依法合规,信息披露及时,内容准确无误。

战略投资:合资谋局高端出行

吉利并未把入股戴姆勒看着财务投资,谋求短期收益。

距离2018年2月,李书福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吉利控股)的吉利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海外主题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备表决权的股份,一跃成为戴姆勒单一最大股东,尚不足一年。

彼时,吉利控股方面就曾对记者表示,收购戴姆勒股份并非单纯财务投资,而是要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助力戴姆勒成为电动出行和线上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

戴姆勒也曾公开表示,欢迎吉利成为长期战略投资者,这表明了其对于戴姆勒战略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支持和肯定。

2018年10月,吉利与戴姆勒宣布,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使用的车型包括而不限于梅赛德斯-奔驰轿车、梅赛德斯-迈巴赫轿车,未来还将使用吉利集团旗下高端纯电动车型。自此打开了国内车企入局网约车,并开拓高端网约车市场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