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2018年净利腰斩,巨亏的中国市场拖后腿

《财经》记者 王斌斌 实习生 任颖/文 施智梁/编辑  

2019年01月24日 19:45  

本文1892字,约3分钟

车市下行,福特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特别是中国市场表现惨淡,陈安宁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

《财经》记者 王斌斌 实习生 任颖/文   施智梁/编辑

1月24日,福特汽车公司(NYSE:F)公布2018年财报,去年营收1603.38亿美元,同比微增2.3%,但净利润仅为36.77亿美元,同比暴降52.4%。除北美以外,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表现惨淡。

具体来看,福特2018年在北美地区的利润为76亿美元,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仍保持盈利。反观在全球其他地区,福特共亏损近22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占一半,中国区就亏损11亿美元,几乎承包了亚太区所有的亏损。

对此,福特首席财务官Bob Shanks在财报中表示,“尽管2018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但关键财务指标可能随着公司的努力而得到逐年改善。”

中国市场拖了后腿

2018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没有给福特带来好消息,相反,它拖了全球业绩的后腿。

虽然在从全球市场来看,除了北美市场,其他区域都在亏损,不过重点和分化在亚太市场中。福特在印度和泰国的全年销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但中国市场却遭遇重大挫折。

最新财报显示,福特中国区的营收为124亿美元,相比去年减少17亿美元,相应的,利润下滑11亿美元,是此次利润腰斩的重要因素。

2015年6月,福特在华月销量首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3%,公司虽意识到了福特在中国遇到了困难,但没有用真正行动改变局面,时任CEO马克·菲尔茨(Mark Fields)仅仅表示,虽然销量下滑,但仍看好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市场。

到了2017年,福特在中国出现年度销量下滑,下降了6%。2018年开始,月销量开始雪崩。最终,2018年全年,福特汽车在华销量为752,243辆,较2017年销量同比大跌36.9%。

“美国车企的反应普遍慢半拍。” 一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的合伙人表示,福特对于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反馈不够重视,车型更新缓慢是它逐渐陷入危局的关键原因。

此外,车型更新速度慢,而且没有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改进,产品适配性存在问题。“引入美系车,没有结合中国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改造。”上述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对《财经》记者表示,产品不适配,加上车型自身的生命周期,原本不太有优势的车变得更加没有优势。

福特中国危局如何破?

“我们正在调整过去可能失误的地方,以便重返正轨。” 作为福特全球的二把手,福特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全球市场总裁吉姆·法利(Jim Farley)近来三次来华都将对话经销商列入日程。他对《财经》记者直言,经销商利润率和库存堆积方面可能存在处理上的问题,制约了福特在华的发展。

此前,福特在华销售渠道分三块,分别是福特中国、长安福特以及江铃福特。2018年初,福特宣布将进口车、长安福特以及江铃福特三大销售网络统一。同年北京车展,福特汽车宣布,原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的李宏鹏加盟福特中国,出任福特汽车大中华区市场和销售副总裁。

但是李宏鹏并无法解决福特的经销商问题,2018年12月10日,福特宣布李宏鹏辞职,处理过湖南经销商“逼宫”事件的刘曰海挑起了担子,担任福特汽车中国市场及销售副总裁的他将代理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一职。

当然福特也在从中国更高层的管理方面进行变革。

2018年10月24日,福特中国迎来了新的操盘者,卸任奇瑞汽车总经理的陈安宁重回福特,执掌福特中国,并且成为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跻身全球高管行列,中国区也升级成为独立业务单元。

面对过去的糟糕业绩,陈安宁的工作困难重重。目前最重要的,是基于对中国市场及消费者诉求的洞察和思考,他将需求快速准确的反馈到美国,让总部快速决策,研发投中国消费者所好的的独特车型,提升产品力。同时,陈安宁率领团队制定好产品落地中国的战略,夺回市场份额,按照吉姆·法利的说法,就是将“新品发布周期和利润尽快提升至较为稳健的水平”。

短期内,陈安宁有一件更急迫的任务,就是“做一些非常艰难的决定”。吉姆·法利表示,中国市场独立之后,要努力降低成本。尽管他对《财经》记者强调,这不是体现在人员方面的降本,而是在整个体制和机制上寻找进一步降本的空间。

在2018年财报中,福特也给出了改善表现的“药方”:公司2019年将面向中国推出10款全新产品,并通过提高经销商参与度和盈利能力、维持适当规模的库存、本土采购和合并业务等手段促进盈利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