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业绩创纪录,李小加直面IPO巅峰后的新挑战

《财经》记者 吴海珊/文 陆玲/编辑  

2019年02月28日 20:56  

本文3332字,约5分钟

2月28日,港交所发布《战略规划2019-2021》,勾画了其未来三年的发展蓝图。将主要聚焦三大主题:立足中国、连接全球、拥抱科技。

北京时间2月27日下午4:30,香港交易所(HK0388)发布了其2018年业绩报。

2018年全年香港交易所(下称“港交所”)收入及其他收益158.67亿港元,同比上涨20%;净利润93.12亿港元,同比上涨26%;基本每股盈利7.5港元,同比上涨24%。

港交所在业绩报中表示2018年“创出多项新纪录,收入及其他收益,以及盈利均创下历史新高”。

2018年是港交所上一个“三年战略”的最后一年。

2月28日,港交所发布《战略规划2019-2021》,勾画了其未来三年的发展蓝图。将主要聚焦三大主题:立足中国、连接全球、拥抱科技。

港交所的这一定位跟2016年发布的三年战略一脉相承。港交所2018年的辉煌业绩也得益于这一定位。

2月28日,港交所开盘上涨,截至收盘港交所上涨0.97%,报270.6港元。

创纪录的2018

2018年对于港交所来说无疑是辉煌的一年。最近五年中,能跟2018年相媲美的只有2015年的二、三季度,当时沪(深)港通刚刚开通。

全年来看,第四季度拖了业绩的后腿。第四季度收入35.71亿港元,净利润18.28亿港元,大幅低于前三个季度。2018年前三季度,港交所的收入分别为41.50亿港元,40.44亿港元,41.02亿港元,净利润分别为25.62亿港元、24.79亿港元、24.43亿港元,均为近五年来的高点。尤其是第一季度,收入和盈利均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IPO业务、衍生品业务成为带动港交所业绩的最强力因素。

首次公开招股(IPO)方面,全年新上市公司数目创新高,达到218家,共集资2880亿港元,同比增加124%。这主要是因为2018年港交所推出新的上市制度,允许“同股不同权”结构的公司以及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去港交所上市,这一举措带来了IPO的繁荣。

2018年有7家“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或者生物科技公司根据新上市制度在香港上市,融资额940亿元,占到港交所2018年IPO总额的三分之一。

证券市场成交额创历史新高,全年平均每日成交额达到1074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22%。2月26日,中金发布报告指出,日均成交量每提升100亿元,对港交所今明两年之盈利可提升分别3.3%及2.8%。中金将港交所的目标价从310港元上调至346港元。

衍生品交易则是港交所2018年最亮眼的业务 。港交所在业绩报中这样描述:“由于证券及衍生品市场成交录得强劲增长”,港交所才获得这样的成绩。

2018年港交所衍生品成交合约创新高,达到2.96亿张,较2017年增加38%。其中期货交易合约较旧纪录(2016年)大涨53%;期权成交合约较旧纪录(2017年)增长21%。

衍生品市场的波动增加带来成交量创新高。香港期货交易所的合约及股票期权的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分别较2017年增加56%及21%。在交易量的带领下,香港期货交易所的衍生产品合约交易费用及股票期权合约的交易系统使用费用同比上涨68%及116%。

香港期货交易所属于港交所旗下成员。2000年,香港联合交易所、香港期货交易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合并成立香港交易所,并于当年上市。

从EBIDT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来看,证券及衍生品业务贡献了的23%,2017年这一比例为18%。按年增长率来看,证券及衍生品业务所获利润增长了71%,达到29.3亿港元。

证券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市场波动带来的衍生品需求增加。2018年新上市衍生权证数目增长了48%,新上市牛熊正数目增加102%。

同时,港交所也调整了衍生产品交易时间。港交所于2018年5月将股票指数期权纳入T+1(收市后交易时段)时段。之后T+1时段股票指数衍生产品交易量显著增加,2018年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达87200张,较2017年上升196%。2019年港交所计划T+1时段交易时间从凌晨1点延长至凌晨3点。

野村证券一周前将港交所目标价自307港元提升至315港元,看中的正是衍生品业务的强劲表现。

三年发展战略

2月28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港交所的长期愿景是成为国际领先的亚洲时区交易所。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有三个核心部分:立足中国、连接世界、拥抱科技。

首先,立足中国的重要工作包括,增加北向通资本流入,便利南向通国际配置,扩建交易后基础设施。

在港交所2018年的业绩中,沪(深)港通表现也十分抢眼。2018年得益于中国A股被纳入MSCI等国际相关指数,以及中国进一步扩大QFII额度,沪(深)港通交易量刷新纪录,尤其是北向交易平均每日成交额同比上升113%,南向成交额同比上升30%

全年沪(深)港通北向交易的成交总额达人民币 46,740 亿元,較较2017 年增加 106%; 南向交易的成交总额达 28,340 亿港元,增长 25%。自沪(深)港通推出至 2018 年底,內地和香港市場 分別录得人民币 6,417亿元及 8,089 亿港元的净资金流入。

沪港通、深港通分别于2014、2016年底年开通。在港交所最近五年的业绩中,唯一能够跟2018年相比的一年就是2015年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

2015年第二季度港交所收入40.57亿港元,净利润25.2亿港元,大幅高于一季度的27.95亿港元和20.78亿港元。

港交所CFOJohn Kilian在27日下午举行的发布会中,将2018年的业绩跟2015年对比,并表示:“那时候开通了沪(深)港通,MSCI将在2018年将中国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的消息,对于港交所的业绩影响非常大。”

2月26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建议投资者逢低吸纳港交所股份。主要是“预计未来几年资金流入内地将会大增,股份及债券通将令港交所处于有利的地位。”摩根士丹利给港交所的目标价为340港元。

其次,连接全球的主要工作包括,汇聚全球资金,改善市场微结构,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增加投入,使香港真正成为一个全资产类别、能够连接全球的金融市场领导者。

港交所之所以能够在2018年创下如此辉煌的成就,跟港交所的制度创新是分不开的。

2018年港交所在改善市场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改革上市制度。富途证券持牌人邬必伟认为,这一举措是港交所在最近十来年最大的三大改革之一。

港交所CFOJohn Kilian在随后召开的发布会上分析港交所业绩的时候,将第三季度的业绩跟这一改革联系在一起。

治理“壳”公司将成为2019年港交所改善市场微结构的重要工作之一。业绩报显示,2019年港交所将致力于打击“壳”公司。港交所现在正在审阅一份咨询,建议收紧反向收购(即借壳上市)规则及持续上市准则,以期解决市场对于借壳上市和壳股活动的关注。

“壳”问题在香港市场由来已久。很多公司在香港上市并不是为了长远的发展,也不是以回报股东为目的,而是为了造壳盈利。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资本市场业务部常驻北京代表处合伙人王航对《财经》记者表示:这个咨询在原来关于“后门上市”的条例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实质重于形式的交易行为,主要目的就是打击香港交易市场上的买壳行为,或者说造壳行为。”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曾多次跟港交所进行过沟通。

最后,关于拥抱科技,港交所最近刚宣布了一项交易。2月20日港交所宣布签订意向书,拟认购深圳市融汇通金科技有限公司(融汇通金)51%股权。融汇通金是一家技术服务提供商,业务涉及交易所市场、金融监管领域的技术和数据应用等领域。港交所表示,这将有助于其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的科技实力,支持未来的发展战略。

李小加在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一年,IPO可能没有去年那么好。但是港交所将keep change,keep mo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