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预计全球经济格局将生变,德印各有潜力,中国规模可观

作者 | 《财经》特派记者 金焱 发自华盛顿 编辑 | 苏琦  

2023年11月01日 19:12  

本文3388字,约5分钟

不同于德国超越日本引来的噪音,印度的增长更有些静水深流的意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按美元计算,2023年日本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被德国超越,从世界第三位滑落至世界第四位。同时,IMF预计,印度将在2026年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日本则将在2026年至2028年间下滑至世界第五。IMF预测显示,今年美国与中国仍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的位置。

当地时间10月26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速强于市场预期。美国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首发预估值年化环比上升4.9%,这一数字比二季度2.1%的两倍还要多,是2021年四季度(7.0%)以来的最高水平,市场原先只预计会提高到4.3%。

PNC金融服务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格斯·福彻(Gus Faucher)对《财经》表示, 随着消费者支出、政府和库存的强劲,虽然三季度整体通胀有所加速,但核心通胀继续放缓,仍明显高于美联储 2% 的通胀率目标,到 2024 年,利率上升将继续对经济造成压力,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从明年年中开始出现温和衰退。但美国有40%的机率在2024年避免经济衰退。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几个月前全球对中国经济的舆情非常消极,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发布的数据,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花旗集团前全球外汇主管、深数宏观(DeepMacro)联合创始人兼CEO杰弗瑞·杨(Jeffrey Young)对《财经》记者指出,现在中国已处于复苏状态。中国仍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对于市场(根据边际信息定价)来说,工业部门通常会引领整体经济。加上比预期更强劲的三季度GDP 数据,市场已经开始接受,尽管人口动态令人担忧,经济增长有下降趋势,真正解决房地产问题可能还需要公共资金的注入,但重要的是要记住周期的存在。中国的结构性挑战似乎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在其周期中的正常移动。 

经济模式总是最初可以带动经济体快速的增长,唤起极高的期待,这些期待往往最终变成拨苗助长。真正的经济巨头要有健康的经济根基,才能长期傲视群雄。摄《财经》记者金焱

IMF发布的经济展望显示,2023年日本的名义GDP约为4.23万亿美元,较2022年下降0.2%。2023年德国的名义GDP将增长8.4%,约为4.43万亿美元。在人均GDP上,德国也将高于日本。德国人均GDP预计为5.28万美元,而日本人均GDP约为3.40万美元。

德国经济发展稳定,几十年来一直是欧洲的经济引擎。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欧元区的经济核心支柱,德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经济以出口为导向,拥有巨大的销售市场。德国经济很好地融合于世界经济体之中,其知识、产品和专业人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让德国企业获益匪浅。不过今年以来,德国经济长时间处于低迷期。2023年一季度,德国经济进入了经济衰退区间。哈勒经济研究所(IWH)预计今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0.5%,明年将增长0.9%。德国经济衰退主要被归结于高通胀导致私人消费复苏缓慢、房地产业前景黯淡、对外贸易出现瓶颈等因素。

经济模式总是最初可以带动经济体快速的增长,唤起极高的期待,这些期待往往最终变成拨苗助长。真正的经济巨头要有健康的经济根基,才能长期傲视群雄。摄《财经》记者金焱

日本经济则恰恰相反,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环比正增长,股市、东京楼价都大涨,通胀也在打破长期低迷的僵局,停留在3%左右,外资也大量涌入,种种迹象表明日本似乎在脱离长期衰退的局面。再反观德国经济,杰弗瑞·杨认为,德国经济10月中下旬从经济倒退过渡到经济复苏的状态。包括美国和德国在内的十国集团国家和地区中,有八个正从经济倒退过渡到经济复苏。这种变化是广泛的,且各个国家间已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这么一致的变化了。这说明有些事情正在发生。

对此,日本方面认为日元贬值才是导致日本名义GDP今年被德国超越的一大原因。在此预测发布之际,日元兑欧元汇率徘徊在接近160的关口,上一次欧元兑日元触及这一关口还是在2008年8月,日元兑美元汇率距33年低点咫尺之遥。在10月25日的纽约外汇市场上,日元汇率一度跌至1美元兑150.0日元~150.4日元区间,日元贬值加剧。较10月上旬创下的近期最低值、1美元兑150.16日元进一步贬值,刷新年初以来最低水平。不认同德国经济反超日本的观点认为,汇率反映的只是货币市场上的波动,而要比较两个经济体的实际规模,即每个经济体生产的物品总量或两个经济体内的生活水平的话,还要知道一个经济体内的商品和服务是否比另一个经济体内的便宜,即把成本因素考虑进去。

日元疲软很大程度上是由央行间货币政策的差异造成的——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大幅上调利率以应对通胀,而日本央行则保持刺激模式,希望在多年的通货紧缩后促进物价增长。市场预计,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即将举行的会议上将维持利率不变,但借贷成本在更长的时间内会保持较高水平,这可能会继续对日元构成压力。班诺克本全球外汇(Bannockburn Global Forex)交易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马克·钱德勒(Marc Chandler )对《财经》记者指出,现在有两种相互冲突的力量:一方面,美国经济的韧性和美国利率的上升对美元有利; 另一方面,许多人猜测日本货币政策会有调整和改变,这将允许日本国内利率上升和日元走强。

此外,物价涨幅也对名义GDP产生影响(名义GDP增长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才是实际GDP增长率)。有媒体报道称,从月度通胀率来看,2023年日本消费者价格指数普遍同比上涨3%左右。但德国年初的涨幅约为9%,之后逐渐放缓,9月降至4%左右。

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日本要夺回过去20或30年来失去的经济地位任重道远,日本的增长潜力确实已经落后,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改变。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在施政演说中表示,已认识到物价急速上涨拖累消费和投资,将把刺激经济增长作为未来三年的首要重任,并计划于11月2日在内阁会议上敲定最新的经济对策。

不同于德国超越日本引来的噪音,印度的增长则有目共睹,作为经济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近年来印度在全球经济舞台的地位稳步上升,势头强劲。经过2021年和2022年两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印度经济在2023年继续呈现持续强劲增长。若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到2030年,印度的GDP将达到7.3万亿美元。印度NIFTY 50指数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15%以上。在印度第77届独立日时,印度总理莫迪承诺,印度将在五年内超越日本、德国,跻身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2047年印度独立100周年之际,成为发达国家。

联合国数据显示,印度今年4月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逾14亿公民。莫迪称过去五年印度已有超过1.3亿人摆脱贫困。根据标准普尔全球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和摩根士丹利的预测,到2030年,印度将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高盛则预计到2075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IMF统计的GDP数据显示,曾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早在2021年四季度就在GDP上超过了英国。2022年一季度,印度的经济优势更是进一步扩大,校正后名义GDP达到8547亿美元,而英国同期仅为8160亿美元。印度2022年全年GDP规模会继续领先于英国,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至2027年,印度的经济体量将比英国高出20%。

多位经济学家对《财经》表示,一方面莫迪政府的“改革、执行和转型”方针在改变印度,使印度取得的成就在全球都得以突显;另一方面,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当全球两大最强经济体互相较量时,印度得以渔翁得利,在西方国家从中国转向多元化投资的背景下,印度重新燃起全球投资者的兴趣,包括中国企业都认为印度市场非常有吸引力。

目前美国GDP为25.5万亿美元,中国约为18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GDP将达到43万亿美元,成为最大经济体,而美国的经济规模将约为28万亿美元。不过有争论认为,全球各个经济体之间的GDP排名的意义,可能这种排名会忽视经济增长的实质增加,因为增长的质远远比GDP的总量更为重要。